|
入冬当日,暖阳高照,作为白峰街道阳东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负责人之一的唐辰娅,正来来回回准备着做高粱饼的食材、工具。
“当下正是制作和食用高粱饼的好时节。今年,我们共种植了30亩高粱,6月初种下,10月中旬丰收,新一年秋收的高粱正好用来做高粱饼、酿高粱酒。”唐辰娅挽起袖子,将一大碗高粱粉倒在桌面,用手指轻轻旋开一个小洞,倒入水后开始揉面,力道适中,少量多次加水,灰白的高粱粉很快就揉成了棕色面团。
“揉到不见干粉的状态就差不多了,再把面团分成25-30克左右的剂子,通过模具按压成型。”唐辰娅动作熟练,没多久,一个个高粱饼摆上了蒸笼,它们即将接受灶火和时间的考验。
芦稷是高粱的一种,在宁波,有一种老底子食物“芦稷饼”,本地人念“芦稷塌(音)”,也就是高粱饼。“芦稷饼是老一辈的记忆,可以揉成团蒸熟吃,也可以放油里煎着吃……”等待高粱饼蒸熟的时光并不难捱,期间唐辰娅讲述起了高粱饼的光阴故事,过去由于生活水平低,芦稷饼是老一辈人充饥的选择,蘸糖吃味道可口有嚼劲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芦稷饼也有了新的时代味道。
“我们在芦稷饼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升级。园内种植的是省农科院提供的晋糯8号高粱品种,磨出的面粉不用加一点糯米粉,揉成面团后再包上芝麻白糖馅,蒸熟后更加香甜软糯。”阳东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还迎来了一些指定要体验做高粱饼的老人,他们在这里回味曾经,找寻过去的记忆;而年轻游客和研学小朋友也在手工制作中,品尝到了老底子的本土风味。
蒸煮渐入佳境,空气里弥漫着来自谷物的朴素甜香。15分钟后,掀开蒸笼盖,可以瞧见一个个高粱饼“褪”去了分明棱角,个头膨胀、颜色变深,格外软糯诱人。
高粱饼,是来自老一辈的温热记忆,也是隐于新一代人的味觉密码,家乡山的味道、风的味道、土的味道和阳光的味道,都化作了一种名为“情怀”的思绪。(记者 吴雨婷 邹诗琪)